一份跨越两审的感谢,藏着司法的初心
基层法庭的窗口,映着最真实的人间百态。近日,冀州区人民法院城关法庭的办公室里,一面绣着“公正廉明,秉公执法”的锦旗格外亮眼——送旗人是一起离婚纠纷案件的被告女方。这起案件历经一审判决、二审调解,最终尘埃落定,而女方却特意回到一审法庭将感谢送给了一审法官。这份“反向”感谢,恰是基层司法最动人的注脚。
调解未果时,他用耐心守住尊重
案件之初,原、被告的矛盾像紧绷的弦。男方坚持离婚并要求全额返还彩礼以及其给女方所有的转账金额;女方说结婚时间太短,同意退还部分彩礼。调解阶段,一审法官没有急于求成,更没有“和稀泥”,而是一次次留出时间让双方倾诉。从彩礼给付时的家庭情境,到婚姻存续中的点滴纠葛,他认真倾听每一个细节,用平和的语气引导双方梳理情绪,让彼此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即便调解最终因分歧过大而止步,这份耐心也在当事人心中埋下了信任的种子。
判决书写满的,是不偏不倚的公正
调解失败后,法官迅速转入判决程序。他没有被双方的情绪左右,而是逐页核对证据,反复对照《民法典》中关于彩礼返还的规定,仔细区分彩礼的性质与用途。大到法律条文的适用,小到庭审记录的细节,他都逐一推敲,力求每一条判决理由都站得住脚,每一个结论都有法可依。
锦旗背后,是对司法过程的最高认可
后来案件进入二审,最终以调解方式结案。但女方始终记得一审法官的认真、耐心和公正。这面锦旗,无关案件最终的走向,只关乎一审法官那份不偏不倚的坚守。它印证着,基层法官的使命从来不是简单了结案件,而是用专业与温情,让每一位当事人都感受到法治的温度,这份温度,足以跨越程序,直抵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