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县法院调解室内,随着韩某等三人与被告陈某、北京某园林公司在调解协议上郑重签字,三起关联劳务纠纷通过“打包调解”的方式圆满化解。这一举措,既是易县法院践行司法为民的生动注脚,更以“一揽子解决纠纷”的实际行动,诠释基层法院在高效解纷、节约司法资源与便民服务上的责任担当。
案件源于一场工程承包引发的纠纷。2024年初,陈某从北京某园林公司承包工程后,找来韩某、曹某、龚某三人实际施工。然而项目完工后,三人却迟迟未拿到劳务费,多次催要无果后,三人无奈分别起诉,要求陈某与北京某园林公司支付拖欠劳务费。
立案后,承办法官迅速梳理案情,敏锐发现三起案件“同源同质”——基于同一事实,诉求一致,仅金额有别。若分散审理,既会让当事人陷入诉累,也徒增司法资源消耗。为实现实质解纷,法官决定“打包”处理:调解室内,法官一方面耐心安抚韩某等人的焦虑情绪,认真倾听难处,另一方面向被告阐明“支付劳务费是法定义务,无正当理由不得拒付”。通过“法理+情理”双轨沟通,多次面对面协商、背靠背调解后,双方各让一步、达成共识,三案合并调解成功。
未来,易县法院将持续以“实质解纷”为导向,把“人民至上”融入办案全流程,让“一揽子解纷”机制常态化,既为司法资源“做减法”,又为群众解纷 “做加法”,努力把司法为民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为民解忧,护航民生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