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法工作的价值标尺里,“案结”从不是终点,让群众“事了”“心安”才是司法为民的永恒初心。易县法院近期办理的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执行案,就生动诠释了这一点——法官以法理为基、温情为桥,巧妙化解矛盾,既保障胜诉当事人权益,又解被执行人燃眉之急,让司法既有力度,更显温度,书写出案结事了的暖心篇章。
2015年,郝某因业务困境向好友赵某借款10万元,还款期限届满,郝某仅偿还部分欠款,剩余3万余元却久拖不还。无奈之下,赵某向法院提起诉讼。庭审中,郝某虽提出抗辩,但因证据不足未被采信。最终,法院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判决郝某偿还赵某剩余借款。
判决生效后,郝某却似“人间蒸发”,拒不履行还款义务,既不露面,对还款之事也置若罔闻,赵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程序启动,执行法官第一时间向郝某发送执行手续,可石沉大海,毫无回应。执行法官没有放弃,多方奔走查找郝某下落,均无果而终。虽借网上查控锁定部分财产,但因郝某刻意回避,案件推进困难重重,一度陷入僵局。
就在执行陷入困境时,转机悄然降临。原审理法官韩法官的手机突然响起,来电者正是郝某。电话中,郝某焦急得声音发颤:“法官,孩子学校食堂刷卡不能用了,卡被冻结了!孩子没饭吃,这可咋办啊!”韩法官敏锐察觉到郝某的急切与慌乱,一边安抚,一边引导:“尽快履行还款义务,既是对孩子负责任,更是为孩子树立诚信榜样。”在韩法官的耐心引导下,郝某打开心扉,道出这些年的艰难:生意惨淡,家庭开支大,入不敷出,全家就盼着孩子能安心上学。他愧疚又诚恳的表态,一定尽快筹钱还款。
当天下午,郝某便克服困难,将3万余元欠款凑齐打进法院账户。韩法官立马联动执行团队,说明郝某孩子面临的特殊情况,协调快速处理银行卡解冻事宜。在法院各部门高效协作下,郝某很快收到银行卡解冻通知。当得知孩子已能在校园食堂正常刷卡用餐,他一直悬着的心终于放下,对法官的感激溢于言表。
案件判决半年后,赵某终于拿到欠款。为感谢韩法官,他特意送来锦旗,激动地说:“感谢您,让我感受到了司法的公正与温暖!”
这起看似普通的民间借贷纠纷案件,从公正审判保障权益,到执行阶段突破僵局、化解民生急难,生动展现基层司法工作者“案结事了”的责任担当。韩法官及法院各部门用行动践行司法为民初心,让法律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为基层司法添温暖亮色,也让“事了心安”的司法初心,在一个个案件中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