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司法局、海港区民政局、西港路街道办事处等部门协调联动,成功安置一名特殊刑满释放“三无人员”(无家可归、无亲可投、无业可就)王某某。
早研判、早行动、定方案
王某某属于“边缘智力”且“三无人员”的重点安置帮教对象,这种情况在全市属于首例。5月初接到监狱反馈人员信息后,西港路司法所提前介入,5月中旬西港路街道牵头成立由区司法局、区民政局、西港路派出所组成的王某某一对一安置帮教工作小组,提前一个月进入工作状态,确保其出狱后有住处、有饭吃。区司法局局长及西港路街道办事处书记、主任第一时间分别向市司法局及区政府主管副区长刘红梅汇报,一一列举安置过程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并提出解决路径,取得领导支持。
安置方案充分考虑王某某出狱时间临近旅游旺季及其自身特殊情况分三步走:一是启动临时安置。鉴于王某某家族有精神病史且本人智力边缘,经区民政局协调临时安置地点确定为黑龙江三院秦皇岛分院(精神专科医院)。二是衔接精神、智力检测和社会福利保障。住院期间完成对王某某身体健康状况、智力状况及精神状况的全面检查及评估,为下一步安置做准备。同时民政部门启动出监所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在资金上予以保障。三是开展重点帮教。因王某某没有监护人,涉及他的相关事宜司法所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跟进后续帮教工作,确保其长期稳定。
敢担当、重协作、见成效
6月15日,王某某由监狱狱警送到海港区司法局进行交接,现场签订安置帮教协议、进行首次安置帮教谈话,西港路街道提前为其购置全套生活用品,当天即办理黑龙江三院秦皇岛分院入院手续。第二天开始为其跑办身份证、医保卡、电话卡等相关手续,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前期工作。6月23日,医疗机构评定其为智力二级伤残,按照规定可以享受政府集中供养,司法所与本人沟通,其表示愿意享受政府集中供养。6月26日,王某某顺利入住海港区老年人服务中心,街道考虑今后联系方便为其购买了手机并办理电话卡预存话费,在电话中王某某多次感谢政府工作人员为其安置这么满意的地方,让他找到了家的感受,表示其一定会服从中心管理,并可以协助中心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以回报社会关爱。
安其身、暖其心、保稳定
因为有各部门前期大量细致的工作基础,才有了10天时间顺利安置的成果。后续西港路司法所将建立王某某定期回访与动态跟踪机制,与养老中心保持密切沟通,实时掌握王某某的健康状况与生活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各类问题。此外,司法所还将以此案例为契机,总结经验,完善特殊人群安置帮教应急预案,提升对复杂、特殊情况的应对能力。
此次对兼具“三无”及“边缘智力”人员的成功安置帮教,是西港路司法所践行司法为民宗旨的有力体现。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凝聚社会力量,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有效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司法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