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讯 (张志盼 通讯员史振楠)邻里之间,通行顺畅是日常和睦的基石,一条共用道路,连着柴米油盐的琐碎,也牵系着邻里相处的温度。近日,平泉法院黄土梁子法庭用耐心拆解矛盾、用合力破解难题,成功化解了相邻权纠纷“拉锯战”,不仅打通了邻居间的“堵路”,更抚平了两家人心里的“疙瘩”。
李某与王某是同村近邻,门前一条东西走向的共用道路,是两户及周边村民生产生活的必经之路。可不知从何时起,王某开始以各种理由在通道上堆放砖石、木头,原本宽敞的路渐渐成了“肠梗阻”,李某的出行屡屡受阻。几番协商无果,李某一纸诉状递到法院,请求判令王某清除杂物、保障通行。黄土梁子法庭审理后,依法作出判决:王某需排除妨害,清除道路上的堆放物,确保道路畅通。判决生效后,执行法官清空了杂物,道路暂时恢复了通畅。
可事情并未就此了结。没过多久,王某又将树苗堆在了路上;树苗刚被清理,菌棒又占了半条道……“清理——堆放”的循环反复上演,李某的“出行难”成了“心头堵”,两家人的关系也越闹越僵。
案件办理不能只解“一时之堵”,更得断了“反复之根”。为了彻底化解矛盾,也为了避免不断衍生民事和执行案件,平泉法院党组副书记、常务副院长马晓辉带队下沉乡村,踩着泥土勘察现场,坐在炕头听两人“倒苦水”,从《民法典》中的法律规定讲到“远亲不如近邻”的老话,一点点帮两家人捋清法理、疏通心结。为了给王某和李某想出两全之策,法院主动对接当地乡政府、村委会,三方坐在一起商定:将两家门前的共用道路整体硬化,同时在每户门前专门留出空间供自家临时使用,该方案既守住了公共通道不能占的法律底线,也给村民留足了生活方便的余地。
邻里纠纷的化解离不开一个“情”字,判决书易制作,乡邻情难修复,化解邻里纠纷,靠的从来不止是一纸判决。办的是排除妨害案,解的是老百姓心里的“结”。这起纠纷的圆满解决,正是黄土梁子法庭以“如我在诉”的理念,把“堵心路”拓成了“宽心路”。如今,李某和王某曾经的隔阂渐渐消散——这大概就是司法为民最生动的模样:不仅守住公平正义的底线,更焐热了烟火人间的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