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检察平台

张家口宣化区检察院科技赋能开辟司法救助新路径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作者:段美  2025-7-17 11:02:07

  “没想到检察官比我还先知道能申请司法救助,更没想到这笔救命钱这么快就到了我手上!”今年2月,提及前一段时间拿到的1.4万元司法救助金,被救助人李某某有些激动。此时,窗外的阳光透过老旧的窗棂,照在李某某缠着绷带的手臂上,也照亮了这个因突如其来的伤害而陷入困顿的家庭。

  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张家口市宣化区人民检察院在实际办案中应用司法救助大数据监督模型司法惠民的生动写照。针对以往检察实践中,司法救助线索发现难、救扶衔接不及时、长效帮扶机制缺失等问题,该院深入落实最高检“检察大数据战略”,以数字化转型为突破口,于今年初构建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数据库,推动救助模式向“政策找人、主动筛查、多元共治”迭代升级,实现救助效率、质量、效果的全方位提升。

  “检察速度”

  让关怀及时照进困境

  时间回溯到半年多前,公安机关移送的一起故意伤害案刚刚录入系统,宣化区检察院的司法救助法律监督平台便发出提示音。屏幕上,这起伤害案被害人信息与低保系统信息迅速匹配,系统自动弹出“李某某——可能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标签。

  线索就是命令!办案检察官第一时间获取案件信息后,立即开启司法救助程序。奔赴医院核查李某某伤情,走访村委会及村民了解被害人家庭状况……两天后,当调查材料整齐码放在案头,审批流程同步启动。5天后,检察机关为李某某争取到了1.4万元司法救助金。

  这样的“加速度”并非偶然。在宣化区检察院实际应用司法救助大数据监督模型的过程中,刑事案件被害人信息与残疾人、低保特困人员等群体数据在系统中碰撞、筛选,潜在救助对象自动“浮出水面”,打破了检察官“坐等申请”的被动模式,就像为司法救助装上了“千里眼”。从线索发现到办结案件,曾经需要数周甚至数月的流程,如今被压缩至7个工作日内。这份“检察速度”,让陷入困境的群众在最艰难时看到了希望。

  “合力密码”

  让暖流在协作中汇聚

  “您的情况我们核实了,这是司法救助申请材料,我们帮您填。”2025年早春,检察官的身影出现在庞某家里。而这一切的起点,源于司法救助法律监督模型数据库季度数据更新时系统的一次“智能碰撞”——庞某的刑事案件被害人身份与低保特困人员信息在数据库中“相遇”,一条救助线索随即生成。

  这样的“精准对接”,得益于宣化区检察院与区残联、民政等部门建立的跨部门协作机制。他们通过数据共享,实现救助线索双向移送、帮扶资源整合调度。打开系统后台,1.6万余条残疾人员、低保特困人员等4类群体数据与刑事案件被害人台账紧密关联,就像一张细密的网,兜住每一个可能被遗漏的困境者。每3个月,宣化区检察院与区残联、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互准时进行,数据在部门间“无缝流转”; 遇到复杂情况时,召开联席会议,检察院、残联、民政部门及被救助人所属乡镇的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为受助对象量身定制帮扶方案。

  “长效温度” 让希望在守护中生长

  “最近身体怎么样?康复训练还在做吗?”日前,检察官来到闫某家进行回访,并详细记录他的康复进度、家庭开支情况。

  宣化区检察院干警在审查一起案件卷宗时发现,被害人闫某因受伤害丧失劳动能力、未获赔偿,遂立即通过司法救助大数据监督模型数据库调取其户籍、医疗记录等基础信息,初步判断其符合司法救助条件。随后,检察干警来到闫某家,主动告知其可申请司法救助,并协助闫某完成伤残证明开具、低保资格复核等关键流程。最终,闫某不仅拿到了救助金,还进入了检察院的跟踪回访名单。据介绍,这样的回访,每隔3至6个月就会进行一次。

  为提升司法救助效果,宣化区检察院探索建立了司法救助“一案一档”跟踪回访制度,综合评估受助对象司法救助金使用实效与生活困境改善情况。当回访发现被救助人出现新困境时,该院启动“救助需求二次响应”:对符合司法救助新情形的,简化程序追加救助金;对超出司法救助范围的,一键转介民政、残联、人社等部门联动帮扶,推动“单一救助”向“综合帮扶”延伸。

  据了解,宣化区检察院“一案一档”跟踪回访制度对受助对象基本信息、救助金发放、困难类型等全程记录,甚至细化到其孩子是否顺利入学,是否找到了工作,旧伤复发是否得到了二次救助等。此外,检察机关还邀请人民监督员参与回访过程,进一步确保救助透明化,实现救助从“一次性给钱”到“系统性帮扶”的转变。

  “2024年度被救助人回访满意度达到100%的数字在屏幕上跳动,这背后是一个个家庭重燃的生活希望!”宣化区检察院检察官助理杨静说:“不是给了钱就完事,我们会通过制度约束、数据赋能、资源串联,实现被救助人‘基本生活有保障、自立能力有提升、社会融入有路径’的渐进式改变。我们要看着他们一步步好起来!”

  从数据碰撞的“精准识别”,到部门联动的“高效协同”,再到跟踪回访的“持续守护”,宣化区检察院用大数据为司法救助插上翅膀,更以不变的温情为其筑牢根基。在这里,每一笔司法救助金的发放,都是一次公平正义的生动传递;每一次的主动帮扶,都让法治的温度直抵人心。

责编:陶影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