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国市人民法院执行三队成功执结一起民事赔偿纠纷案件,这起因民事赔偿进入执行程序的案件,因执行法官的善意文明处理,成功化解双方当事人矛盾,实现了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23年,被执行人李某与申请人赵某在车站候车时发生肢体冲突,导致原告赵某肋骨损伤。经依法审理,李某被判赔付赵某医疗费及务工费合计2万元。然而法律文书生效后,被执行人李某不仅未履行义务,还切断了所有联络方式,焦急的赵某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执行法官通过财产查控系统与实地摸排,发现李某名下确无可供执行财产,其户籍地村委会反馈李某长期在外务工,亲属也无法与其取得联系。面对“人难寻”的困局,案件一度陷入僵局,但执行法官带领团队迎难而上,始终与申请执行人保持密切联系。
“法官,我看到李某了,你们快过来!”一天,赵某激动的给法官打来电话,他在跨县货运途中发现了李某的踪迹,接到线索后,执行法官果断出击,将李某带回执行局。
为避免“执行一案,两家结怨”的局面出现,执行法官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协调,“法院都判了,他一直不赔钱,人还联系不上,今天必须给我个说法!”面对失联已久的李某,赵某十分气愤。“我也是没办法,我老婆生了重病,家里还欠着债,拿什么还你?”李某委屈地诉说家庭的困境。执行法官耐心倾听双方陈述,示意两人先冷静下来,然后采取了“教育+疏导”的双轨策略。一方面做好被执行人李某的思想工作,对其企图逃避法律责任进行批评,并严肃告知拒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引导其主动履行。另一方面,结合李某其配偶患病致家庭负债的情况,引导申请人赵某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以宽容和谅解的心理去化解矛盾。
最终,在执行法官释法析理、耐心调解之下,双方逐渐消除了隔阂与积怨,申请人赵某对李某的困境表示理解,主动做出让步,被执行人李某则积极联系亲友筹措资金,当场履行完毕。至此,本案得以圆满执结。
从“执行不能”的困局走向圆满执结,是执行法官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安国市人民法院将继续坚持刚柔并济的执行理念,以有力度、有温度的执行举措,切实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