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易县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件,通过细心查找和耐心调解,不仅让曾经一度“失联”的被告主动履行了还款义务,还让原本因借款产生嫌隙的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实现了“案结事了”的良好效果。
原告张某和被告刘某系多年好友,被告因个人需求向原告借款,然借款到期后,被告却迟迟未能还款,原告几次催讨无果后,两人暗生嫌隙,原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刘某履行还款义务。
然而案件受理之初,承办人却面临了一个棘手问题:被告联系不上,无法送达应诉手续,这无疑给案件的推进带来了极大阻碍。
考虑到案件进度若因送达问题受到影响,不仅会耽误审判效率,也会增加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于是,承办法官重新调整思路,深入社区及被告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和走访,几经波折最终查找到被告下落,与其取得了联系。原来,被告正在进行某单位入职前封闭式培训,由于培训任务繁重且管理严格,导致其未能及时获取相关信息。了解到这一特殊情况后,法官深知此案的处理不仅关乎当事人法律权益的实现,更可能会影响被告的入职之路。基于此,法官向被告详细说明了案件情况,并反复释明了不履行还款义务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
一番真挚沟通后,刘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主动提出让其姐姐出面帮忙解决问题。第二日,刘某的姐姐便来到法庭,表示愿意代弟弟处理此事。调解室里,经过承办法官倾情调解,刘某姐姐当场代弟弟归还了全部借款,同时,为了表达对原告的歉意,还主动承担了原告因诉讼产生的律师费用。原告也被刘某姐姐的诚意所打动,双方当场握手言和,这场因借款引发的纠纷得以圆满解决。
下一步,易县法院将继续坚持公正司法、司法为民工作主线,以“如我在诉”情怀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注重社会效果和人文关怀,努力做到案结事了人和,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度与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