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碑店市人民法院通过办理一起涉运输合同纠纷案件,深挖行业共性问题,以制发司法建议的方式,推动市场加强交通运输合同规范管理,让此类纠纷止于源头。
2024年7月20日,原告王某在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采购91938元冻烤鸭胚后,通过网络委托被告高某运输,约定运费700元,预付订金100元。后高某将货物运送至约定地点,王某组织人员在接货平台卸货。然而,在卸货过程中,双方因运费支付问题产生争议。高某一气之下驾车驶离接货平台。王某担心价值不菲的货物被拉走,立即驾驶货车进行阻拦,不料与高某停放的车辆发生碰撞,造成两车损坏。经高碑店市公安局交警大队认定,王某对此次事故负全部责任。
此外,王某主张车上还有178件货物尚未卸车,由于耽搁时间过长,在当时的气温条件下,这些货物已经化冻损坏,造成经济损失25276元。事故发生后,双方就赔偿问题多次协商,但始终未能达成一致,王某将高某及某冷藏快运有限公司诉至高碑店法院。
该院查明,某冷藏快运有限公司为自然人独资企业,高某系唯一股东。办案法官经审理认定,原告王某与被告高某形成运输合同关系,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承运人应对货物毁损担责。但高某擅自驶离,王某阻拦方式不当,双方均有过错。结合过错程度与货物残值,法院酌情判决高某承担50%的赔偿责任,赔偿金额为人民币12638元;因无证据证明王某与某冷藏快运有限公司存在合同关系,该公司无需担责。
办理完此案后,高碑店法院发现,今年第一季度前两个月,该院已受理19件发生在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涉运输合同纠纷案件。对此,他们深入剖析案件成因,发现这些案件虽然具体情节有所不同,但在合同签订不规范、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纠纷化解机制缺失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共性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这些问题,类似的纠纷还将不断发生,不仅会增加当事人的诉累,也会影响市场的正常经营秩序。
2月底,该院向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发出司法建议,从加强法治宣传、强化合同风险防控、完善纠纷化解机制三个维度,提出系统性解决方案,并组织人员前往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开展专题座谈,与市场管理方、商户代表和运输行业从业者进行深入交流,详细解读司法建议的内容和意义,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
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收到司法建议后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多部门专题研讨,以司法建议为指引,全面排查管理漏洞。在法治宣传上,开展专题普法行动,构建智能普法矩阵;在风险防控方面,推行标准化合同文本,建立合同备案审查制度;在纠纷化解领域,设立专职调解岗位,搭建联动处置平台。
一系列“组合拳”举措精准发力,有力推进了市场运输合同的规范管理,强化了交易市场整治力度,疏通了商户与运输方的维权渠道,从源头减少了该类纠纷的发生。自发出司法建议至今,首衡高碑店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涉运输合同纠纷案件立案数为零,司法建议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