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代表履职

全国人大代表、“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一粒谷子里的“中国饭碗”

来源:纵览新闻  2025-3-8 16:42:05

  2025全国两会召开之际,河北日报、纵览新闻推出《致奋斗·春天里的演讲》特别栏目,以“一人一故事”的独特视角,邀请四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站上演讲台,用真实经历讲述履行职责、参政议政背后的家国情怀。

  他用一粒谷子托起“中国饭碗”的底气,他的故事里有着泥土的芬芳,更有代表委员履行职责、参政议政的责任与担当。《致奋斗·春天里的演讲》今天推出第一期,让我们一起聆听全国人大代表、“杂交谷子之父”赵治海的故事。

  演讲全文: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是希望的季节。站在这里,我仿佛又回到了张家口那片黄土地,回到了海南南繁基地的烈日下,回到了那些与谷穗相伴的日日夜夜。

  我是一个和谷子打了40年交道的庄稼汉。别小看这谷子,里面可藏着“中国饭碗”的底气。

  谷子就是我们常说的小米,它极其耐旱,在其他作物无法生长的条件下,小米也可以为人们提供食物。在我的老家张家口怀来县,祖祖辈辈种谷子为生,但小时候却常听父亲念叨:“一亩谷子收成不过百斤,得种多少地才能养活一家人?”这话像种子一样在我心中扎下了根。1982年我大学毕业那会儿,所有人都说杂交谷子是“世界难题”,全国30多家科研单位试了之后都放弃了。但是我知道:谷子是北方旱区百姓的“救命粮”,“没人干?我干!”

  这一干就是40年。这些年我像候鸟一样,冬天往海南跑,夏天回张家口。40度的毒日头底下跪着给谷子授粉,大太阳一晒就是一天,皮肤像块黑炭。有人问我图啥?我说:“谷子不会说话,但它的丰收就是答案。”

  1992年那天,我一辈子忘不了。在千万株谷子里扒拉了整整八年,终于找着那株不育系。我蹲在田里哭得像个孩子,旁边的助手问我:“赵老师您咋啦?”我说:“孩子啊,咱们北方旱区的饭碗,稳了!”

  2000年,“张杂谷1号”诞生,原来亩产四五百斤的谷子,现在突破了1600斤。种子价格也从40块压到十几块。现在“张杂谷”系列有24个品种,在敦煌沙漠不浇水也能亩产近700斤,在新疆浇一次水就能收800斤!

  后来我和袁隆平院士见面,他说:“小赵,南有杂交稻,北有杂交谷,咱们这是给中国粮食上了双保险!”这话比啥奖状都金贵!

  2008年,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第一次走进人民大会堂,行李箱里装的不是衣服,而是谷穗、小米和谷草样本。有人笑我土,我却说:“这就是我的履职‘答卷’!”

  履职17年,我连续提交了70多份建议,主题只有一个:让谷子造福更多人。我提出保险公司给谷子入保,用订单农业保底价;将谷子纳入了粮食储备,用价格补贴化解市场风险。我提出“藏粮于畜”新思路,用谷草替代青贮玉米喂牛羊,如今长城沿线的谷草产业节水又富民,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农民亩均增收500元,昔日的撂荒地变成了“金饭碗”。“张杂谷”也走进非洲十多个国家,联合国粮农组织拿它当援非项目,2023年被定为“国际小米年”,中国种子正在滋养世界的田野。

  今年我67岁,头发白了,眼睛花了,但心中的火苗越烧越旺。有人劝我歇歇,我说:“谷子还没种到1亿亩,亩产还没突破1000公斤,我怎么能停下来?”

  我常梦见这样的画面:干旱的山坡上金灿灿的谷穗压弯了腰,非洲孩子捧着小米粥眼里闪着光,全世界粮仓里都有中国种子的身影。这是我的谷子梦,也是一名农业科学工作者的初心使命。

  我们播撒种子,更播撒希望;我们耕耘土地,更耕耘未来。

责编:陶影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