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西检察院深化“河湖长+检察长”机制
推动水生态环境保护 助力乡村农业生产
日前,临西县司寨村南千余米沟渠经过清淤疏浚,周边320余亩麦田终于浇上了河水,每年可为村民节约灌溉成本4万多元。
临西县东临京杭运河,也是引黄入冀(津)工程的重要途经区域,境内渠道纵横、交织成网,54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拥有乡村骨干河渠21条256公里。如何确保运河流域水系生态资源,更好地助力乡村农业生产?临西县人民检察院以“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为抓手,在县水务局成立“河湖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双向联络办公室,开展水务专项督查,积极探索行刑衔接、信息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办案的工作模式,推动河湖水资源、水生态环境保护,助推农业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近几年,临西检察院在基层联络并培育了一大批热心公益的志愿者队伍,特别是最高检“益心为公”检察云平台上线后,有关河道的各种线索提报量不断上升。联络办公室成立后,临西检察院邀请水务执法部门对“益心为公”志愿者进行再培训,在提升志愿者专项履职监督能力基础上,搭建了“益心为公”双方共享平台,及时将有关线索报送水务部门,确保河道得到综合治理。据统计,经去冬今春渠道清淤和水利设施改造,今春河灌农田面积比上年增加3.1万余亩,既节省了灌溉成本,助力粮食增产增收,又促进了地下水涵养,推动了全县水资源保护和水系生态环境建设。
临西检察院主动摸排破坏河湖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线索,积极探索行刑衔接、联合办案工作新模式,同时以公益诉讼检察力量,支持水务执法部门对工业用水及城区地下水超采等进行依法治理,积极引导企业实施工业弃水再利用,为推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