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是我们法律意识淡薄,现在我们店已经按照规定认真履行了备案手续,整改到位了!”2月17日,一家案涉汽修店负责人向回访的行唐县检察院干警及行政机关执法人员介绍着店里的变化。
2024年11月13日河北省公益诉讼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平台收到的一条群众反映行唐县某汽修车店没有备案手续的举报线索,依据该线索,行唐县检察院迅速组织公益诉讼检察办案人员,向相关部门调取57家汽修厂台账,经运用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碰撞比对,发现部分机动车维修企业可能存在应备案未备案情形,相关主管部门存在管理漏洞。经办案人员进一步实地走访案涉企业,发现问题属实,于2024年11月15日立案调查。对该类问题认真梳理后,2024年12月2日,行唐县检察院依法从“对应备案而未备案的机动车维修企业依法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健全工作机制,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等方面向相关部门发出检察建议。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相关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工作组到案涉汽修店检查并推进整改。2025年1月3日,该部门书面回复称已整改完毕。行唐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及时对整改成效开展实地“回头看”,核实案涉机动车维修企业均已履行备案管理手续,并在显要位置悬挂备案标牌。
“案涉汽修店折射的问题,反映出辖区内机动车维修管理方面还存在漏洞,要以个案办理推动行业治理。”承办检察官未止步于就案办案,积极与相关部门就完善监管制度、措施方面进行沟通。该相关主管部门下发《关于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管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并成立工作专班,对辖区内机动车维修企业进行逐一核实,规范机动车维修经营行为,护航维修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将个案监督“治理”向行业类案“治本”延伸,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据市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这是运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成功办理的又一典型案例。目前,全市检察机关已经运用最高检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平台上架模型33个,成案167件,其中刑事检察业务使用模型15个,成案99件;民事检察业务使用模型5个,成案23件;行政检察业务使用模型1个,成案3件;公益诉讼检察业务使用模型14个,成案4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