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一张金名片。”河北是文物大省,截至2023年年底,河北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1处,居全国第三。河北省还拥有包括长城、大运河、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明清皇家陵寝等世界文化遗产4项。近年来,河北省持续加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修缮保护工作,多项工程荣获国家修缮保护优秀工程及项目。
“我省持续强化法治建设,健全文物法律法规体系,依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清东陵和清西陵、长城、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地方性法规相继修改或颁布实施,有序推进了文物保护利用理念入法入规。”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刘汉春表示,《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于2003年河北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20年来,国家文物保护法进行了多次修改,国务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等行政法规先后出台或者修改,河北省条例存在部分规定与新的上位法不一致的情况,对条例进行修改十分必要。
2024年5月28日,河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条例〉的决定》,于2024年7月1日起施行。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是世界文化遗产,省委、省人大历来高度重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和利用,这次修改按照上位法和相关工作要求,增加了坚持考古前置、突出周边的风貌保护、合理利用等内容,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非常强。”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条例修改决定时认为。
让考古成为保护文物的第一道防线
“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前,要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需要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应当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所需费用由建设单位列入建设工程预算。”2018年,中办、国办下发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了“考古前置”要求。
据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考古前置”即完善基本建设考古制度,也就是“先考古、再建设”。“地方政府在土地储备时,对于可能存在文物遗存的土地,在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不得入库。”
文物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标识,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它记载着历史,传承着文明。承德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存量多、范围广,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分布密集,因此,在城市发展、更新中做好预防性保护十分重要。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条例特别增加了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前应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的规定,将考古调查、勘探工作作为建设工程的前置条件。其中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进行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在工程范围内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考古调查、勘探发现文物的,由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会同建设单位商定保护措施;遇有重要发现的,由省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及时报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处理。”
“河北是文物大省,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更是其中的瑰宝。将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是历史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据刘汉春介绍,在条例修改过程中,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第十七条为新增条款,增加了在进行建设工程前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相关条款,让考古成为保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在城市发展、更新中的第一道防线。”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在审议时表示,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将保护为主修改为保护第一,突出了保护的重要性,特别是把考古前置作了明确,让考古成为保护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第一道防线,必将对河北省文物保护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保护文物更要保护历史建筑的整体风貌
近日,承德避暑山庄永佑寺舍利塔正在开展施工修缮。一层层脚手架包裹在永佑寺舍利塔周围,鳞次栉比、整齐划一,蔚为壮观。
“这可不是简单的维保工程,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历史建筑,要对它进行修缮施工不仅要逐级上报审批,还要开展前期修复试验和脚手架专项搭建方案编制,在确保用料安全的同时保障施工安全。”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景区古建园林工程管理中心主任于洋告诉记者,由于冻融、风化等原因,永佑寺舍利塔一到九层的额枋、斗拱、椽望出现开裂、片状脱落问题,有坠石风险,不仅影响文物本体安全,还威胁游客安全。“本次修缮属于科技保护,必须通过实验验证石构件清洗、裂隙勾补、空鼓灌浆等用料和技术的有效性,确保舍利塔石构件本体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确保外观风貌一致、无色差,确保不会影响文物安全,更不能破坏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统一。”
避暑山庄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和建筑艺术之大成,其周围寺庙更在民族宗教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记者注意到,条例的修改非常注重系统保护,突出整体风貌保护。其中,条例第十六条完善了建设控制地带内建筑物、构筑物管理,针对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历史风貌、自然环境保护作了详细规定:承德市人民政府应当对建设控制地带内现有建筑物、构筑物进行排查,对影响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本体安全、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的,应当限期拆除或者迁移,无法拆除或者迁移的,应当限期改造。拆除、迁移、改造合法建筑物、构筑物的,依法给予补偿。
“此次修改,我们对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的有关建设活动和既有建筑管理进行了细化完善,以保护和延续以文物资源为载体的城市文脉为基调,强化本体保护、风貌管控和景观视廊保护。”刘汉春介绍说,根据实际情况,条例要求对建设控制地带内的现有建筑物、构筑物从影响本体安全、历史风貌和自然环境三个方面进行排查,并分类处理,将文物保护与老城保护、城市更新相结合。“同时,对拆除、迁移、改造合法建筑物、构筑物的,依法给予补偿的规定,将文物保护与维护群众合法利益相结合,积极推进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工作开展。”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山庄周边鹿栅子沟和大榛子沟一带建造了一些房屋,个别房屋建在山庄重点保护范围内,不仅影响历史建筑群落整体风貌,还给景区带来了安全隐患。”承德避暑山庄管理中心党总支书记刘子龙欣喜地看到,条例的修改为拆除鹿栅子沟、大榛子沟区域重点保护范围内的居民建筑提供了法律依据。
推动活化利用让文物活起来
赏宫灯、逛山庄、品文化、过大年。2024年2月2日,避暑山庄联合故宫博物院举办了“盛世山庄·新春宫灯展”,将故宫宫灯和承德避暑山庄园林美景用非遗花灯与科技光影充分结合展现,入情入境入画,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此次灯展被央视新闻同步宣传报道,抖音有关话题达1.7亿次,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据某平台大数据统计,春节期间“山河四省”景区中避暑山庄热度同比增长400%,位居第二,超额完成了百姓满意、游客多来、社会关注三项既定目标,为河北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增资添色。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中央要求是坚持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条例的修改落实了中央的要求,保护的范围和对象更加全面,管理的责任和规定更加明确。”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要突出挖掘资源和文旅融合,注重做好宣传,同时把这种挖掘出来的资源更好地和文旅融合起来。
“典藏,陈列千万年的春夏秋冬;研究,开启跨越时空的对话。此次条例修改坚持文物工作保护第一的原则,同时适应挖掘文物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新时代文物工作要求,增加了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的相关内容。”刘汉春介绍说,为保障让文物活起来,条例依法推动活化利用,其中第二十一条依法明确了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充分发挥馆藏文物的作用,通过借用、合作办展、在线展览、科学研究、文化创意等方式,加强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提高馆藏文物利用效率。“依法引导通过多种手段充分挖掘、发挥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公共教育、文化服务等作用,并以‘法’的形式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坚强保障,不断提高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水平,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都活起来,让更多群众共享文物保护新成果,切实推动文物工作助力经济社会发展。”
6月8日,条例实施前夕,承德避暑山庄成功举办了河北省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吸引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媒体竞相报道,进一步提高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社会知名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多次作出重要部署。此次对条例进行修改完善,是河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是进一步践行文物安全承诺,凝聚文物强省建设新共识,构建科学完备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