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曲阳县是国家非遗助力乡村振兴试点县,如何深入挖掘、保护、利用和传承好定瓷这个非遗宝贵资源,助力全县乡村振兴,需要进行系统深入的思考。带着这个问题,曲阳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力量对全县定瓷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与部分定瓷企业负责人、工艺美术大师、从业人员座谈交流,了解企业经营状况,收集各方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一、曲阳定瓷行业的历史渊源及发展现状
定瓷又称定州窑陶瓷,产地在今河北省曲阳县,因曲阳在唐宋时期隶属定州,故名“定窑”,烧制的瓷器称为“定瓷”。定窑位居宋代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官窑、哥窑)之首,定瓷创烧于隋唐,晚唐五代趋于兴旺,北宋、金达到顶峰,元以后逐渐衰落,烧瓷历史长达800多年,曾以“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闻名天下。窑址现位于曲阳县城北灵山镇涧磁村、燕川村一带,规模宏大,世所罕见,遗存十分丰富,现涧磁村遗址区保存完好瓷片堆13处,方圆20华里,总面积达10余平方公里,文化层堆积厚达10多米。定窑遗址是中国制瓷历史的缩影和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考古和科研价值。1988年定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定瓷烧制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22年“定窑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定瓷是曲阳县“三大文化瑰宝”之一,也是曲阳县重要文化产业,“曲阳定瓷工匠”品牌已经成为地方特色产业的一道靓丽名片。上世纪70年代以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失传千年的定瓷开始走向新生。在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文增的带领下,经历四十余年风雨坎坷,终于恢复定窑生产绝技。如今,全县涵盖7个乡镇(灵山镇、恒州镇、羊平镇、孝墓镇、文德镇、产德镇、下河镇)50多个村,现有定瓷企业摊点200余家,从业人员万余人,形成传统瓷、日用瓷、艺术瓷3大系列400余种产品,在产品私人定制、国礼定制、故宫定瓷文物仿制、国际米兰体育文创等方面亮点频出、合作不断,年产值达2亿元。特别是近年来,曲阳县立足更高质量发展,以推动县域文化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为宗旨,不断加强“曲阳定瓷工匠”品牌建设工作,培养了蔺占献、和焕、庞永辉等多名定瓷非遗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培育陈氏定瓷、大宋定窑、秋鸿定瓷等定瓷品牌,成立了曲阳定窑协会、定瓷艺术研究所等机构。充分利用河北省曲阳陈氏定窑瓷业有限公司、曲阳县定瓷职业培训学校等机构联合开展技能培训,吸纳定瓷从业人员,壮大定瓷产业队伍,提升技能人才专业水平。全县拥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省级非遗传承人5人、市级非遗传承人9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人、河北省工艺美术大师6人、保定市工艺美术大师12人。目前,定瓷已成为河北省的重要文化名片。
二、曲阳定瓷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曲阳县人大常委会通过走访调研,对定瓷的历史渊源和繁荣复兴有了深入了解,同时也发现曲阳定瓷跟国内一线瓷器产地的优势正在缩小,甚至正在被超越。江西景德镇和福建德化瓷器产值都已超过500亿,佛山和东莞等地瓷器产值甚至已经突破千亿。与此同时,行业人才流失、产品单一、市场被挤压、规模化生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现。概括起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一)传统观念作梗,设计创新能力缺乏。缺乏创新,是定瓷产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据了解,市场上定瓷产品大体分为传统、日用、艺术三大类,具体种类还算丰富。从造型上看,定瓷产品多延续传统审美习惯,拘泥于既定的传统造型,外观设计依旧以宋代为主,花纹上采用传统的吉祥图案为主,缺乏现代艺术活力,没有做到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当代审美、国内外市场的充分结合,可谓是守正有余而创新不足,对年轻时尚人群缺乏吸引力,在观众和使用者的接受程度上有一定局限。在售的产品中,初级阶段产品多,高附加值产品少,文化溢价能力不足,且价格区间覆盖面窄,不能满足不同群体的购买需求。
另外,曲阳县定瓷行业除几家大型企业外,普遍以家庭作坊模式生产制作,对烧制人员技术要求比较全面。每个作坊都是按照拉坯、刻花、上釉、烧制等流程制作,由1人完成一个或多个环节,分工不够细化,与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福建德化等地制瓷企业的现代化、工业化流程相比,没有形成系统的资源开发、工艺制作、釉料配比、烧结成型、包装销售、设备装配、产品运输、营销网络等环环相扣、紧密衔接的产业链条,不利于定瓷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二)产区分布不均,产业绿色转型缓慢。全县定瓷企业生产具有明显地域性,目前主要集中在恒州镇(城区)、灵山镇、羊平镇、孝墓镇等乡镇,这些区域内定瓷产业基础相对较好、体系相对完备,为当地经济发展做了一定贡献。但是随着企业不断扩张、生产线不断扩充、生产总量不断扩大,造成产能过剩,供需失去平衡。也正因为存在定瓷企业集中现象,生产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石英、长石、黏土等资源,产生的废水、废渣、粉尘等对定瓷产区土地、空气等环境造成一定污染。近年来,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整治行业污染,定瓷产业面临资源、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定瓷产业绿色转型发展也是迫在眉捷。众所周知,定瓷企业加工生产离不开天然气、煤、电等能源。在当前环境下,随着能源价格不断上升,生产成本相应攀升,一些高消耗、低效益、低附加值生产企业不再符合行业发展要求,需要进行淘汰,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一致。
(三)经营方式单调,行业内部监管薄弱。经营机制化和竞争优势定位不明确也是定瓷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据了解,部分定瓷企业仍然延续传统的经营模式,产品制成后等待外地商家上门收购,或按照商家要求订制瓷器,跟不上当前市场激烈竞争步伐,在交易市场上处于被动地位。特别是疫情期间,人员流动减少,线下销售额下降明显,许多企业尝试利用网络销售产品,但在抖音、快手、淘宝等平台使用上,缺少专业系统的培训指导,直播销售、线上拓展落后于发达地区,给消费者网上选购产品造成不便,导致市场份额被挤占。
还有,定瓷企业多以家庭作坊、私人小企业为主,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企业之间缺少沟通交流、各自为战,而且没有统一的行业评价标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鱼目混珠、以次充好等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导致产品价格差距较大,极大扰乱了正常市场秩序,甚至影响定瓷品牌形象。其次,定瓷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侵权现象严重,恶意注册商标、侵犯设计专利时有发生,不仅损坏了企业的合法权益,还打击了创作者的积极性。
(四)宣传推广欠缺,文旅融合亟需紧密。虽然定窑恢复生产已有40余年时间,但截止目前还没有举办过有影响力的全国性定瓷研讨交流活动,本地企业想要加强行业交流,只能前往外地参加活动,相关部门对企业和个人异地参加行业展览、技能比赛、协会交流等缺乏支持,往往需要企业自己搜寻有关活动信息,自行沟通协调。同时,有关部门在推广定瓷文化、提升定瓷知名度上方式单一,依赖传统媒体和渠道进行宣传推介,与主流媒体、新兴平台、流量大咖的合作较少,宣传定瓷文化的效果不佳。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日益紧密,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更是息息相关。当前,曲阳县多数定瓷企业聚集在灵山镇岗北村、韩家村等地,但目前这几个村的整村面貌却没有独特的文化符号,彰显不出定瓷独有的文化底蕴,且相关基础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很难吸引外地客流到曲阳旅游,也很难与定瓷悠久历史、独特文化产生关联,造成“游客引不来、来了留不住”的尴尬窘境。
(五)专业人才稀缺,政策支持期待加强。人才流失是影响曲阳县定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展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定瓷产业需要一批既有文化素养又能踏实研究、创新的专业人才,传统的师傅带徒弟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当前,由于受现代教育、就业观念的影响,从事定瓷行业的后备人员不断减少,且从业人员大多学历不高,导致定瓷产品研发、创意人才匮乏,尤其是青年人才断代情况严重,整体呈现出人才结构老化、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现象。虽然政府出台了人才奖励政策,但是随着景德镇、德化、佛山等地陶瓷产业的发展,其优越的经济报酬吸引了众多人才流入,导致人才流失严重,对定瓷行业接续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同时,曲阳县给予定瓷企业金融支持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但定瓷企业大多数以家庭作坊生产方式为主,普遍规模较小,且大多没有正规企业手续,也不能提供抵押物或其他担保方式,很多企业不具有贷款资质,不符合银行贷款要求,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突出,进而影响了企业扩大规模。
三、曲阳定瓷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定瓷产业的发展壮大是一代代定瓷人的历史使命,县政府、行业协会和定瓷企业要更多关注设计创新、技术突破、设备更新、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努力在传承和创新中丰富定瓷产品、契合时代审美,确保定瓷文化名片越擦越亮。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探索实行“传统守正+开拓创新”模式,加快推进定瓷行业专业化。传统定瓷创作加工历史悠久,在制瓷行业占有很大份量、具有很高地位。但是“创新才是传统的灵魂”,为更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定瓷产业必须在坚持特有文化和传统烧制技艺的基础上,善于打破传统认知和保守观念,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拓展定瓷使用场景,增加定瓷产品附加值。用好“中国新定白陶瓷艺术研究院”这个平台,瞄准国际消费市场,大力开展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材料创新、产品创新,提升定瓷产品个性化、多元化、定制化能力,在全世界叫响“新定白”陶瓷品牌。加强与景德镇、德化等地企业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和运营模式,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机器设备,扩大产品覆盖范围,满足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逐步实现由家庭作坊式生产向规模化、产业化转变。同时,县政府及相关部门和广大从业人员,要以与清华美院合作为契机,发挥自身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探索定瓷传统文化发展新方向,设计制作符合当代审美、当代需求的艺术产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火”起来。特别是工艺美术大师、企业家要担负起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使命,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繁荣发展传统文化产业,让定瓷传统文化成为当代曲阳发展的新名片。
(二)探索实行“协会主导+企业参与”模式,加快推进定瓷产品交易规范化。随着定瓷产业的发展,定瓷产品交易市场无序竞争也急需做出相应规范。当前省人大正在开展关于定瓷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协同立法工作,县政府及有关部门也要制定出台加强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的相关政策措施,实行行业协会主导、企业参与制度,加强交易市场和产品经营等领域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品质监控体系,严把产品质量关,不断加大侵犯商标、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坚决淘汰滥竽充数的产品和无良企业。对定瓷产业的创意成果不仅要给予奖励,更要提供法律支持,使创新者的知识产权得到保护,提高其创新动力。同时,鼓励行业内部交流协作,引进专业销售团队和培训机构,组织企业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营方式,积极开拓线上交易平台,扩大销售交易渠道,逐步实现精准营销、高效营销,实现产品交易规范化。
(三)探索实行“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模式,加快推进定瓷产业大众化。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要以定瓷考古遗址公园和定窑遗址博物馆建设为契机,整合周边村落定瓷非遗工坊,打造集定窑遗址公园、定瓷产业集聚地、定瓷创意园区、定窑标本博物馆、当代定窑展示销售区为一体的文化深厚、内涵丰富、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特色小镇,擦亮定瓷文化名片。以非遗工坊建设为抓手,聚焦瓷器市场,融入经典文化元素,打造国货潮品,让非遗产品走进大众生活。特别是定窑事业的手艺人要认真梳理定瓷文化发展脉络,提炼定瓷的文化贡献和美学特征,在提升定瓷文化高度上积极努力,以定窑文化高度提升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学习借鉴江西景德镇、西安等城市先进做法,积极推动传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定窑考古遗址公园等旅游项目,布局定瓷文化体验、定瓷特色餐饮、乡村民宿及休闲度假等多元化文旅新业态,吸引外地游客实地体验定瓷制作流程,打造“旅游、体验、欣赏、购物”相结合,独具特色的文旅融合市场,实现文化旅游和乡村振兴的密切融合、共同繁荣,助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四)探索实行“宣传推广+产品展销”模式,加快推进定瓷产业市场化。“酒香也怕巷子深”,做大定瓷市场仅仅聚焦定瓷技艺传承、产品创新还不够,行业协会和定瓷企业要切实加大宣传推广力度,主动与头条、抖音、快手等媒体合作,开通平台账号,制造新闻焦点,打造“网红”流量,多形式、多渠道扩大影响力,提升定瓷知名度和美誉度。要重视产品品牌建设,鼓励扶持定瓷企业推广自己的品牌,共同推动曲阳定瓷品牌做大做强,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由县政府牵头,行业协会承办,定瓷企业协办,深入挖掘定瓷文化的特质,利用高校互联的独特优势,积极举办全国和省、市、县不同层级的定瓷产品巡展、定瓷展销会、博览会和技能大赛,宣传定瓷文化价值,展现定瓷艺术魅力,弘扬“匠人精神”,吸引国内外从业人员和企业来曲调研考察、学习交流、参加展销、作品评选,推动定瓷产业市场化发展,促使定瓷品牌走出河北、走向全国。
(五)探索实行“人才储备+政策支持”模式,加快推进定瓷产业规模化。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要设置长久的人才培养机制,完善技能培训、非遗工坊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定瓷夏令营”等举措,强化技能人才引进和从业人员培养,提升人才队伍整体水平。要聚集“新方向”“新使命”“新未来”,深化与清华美院等艺术院校合作,开展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培养造就一批定瓷产业领军人物、大国工匠,带动更多资源与流量来曲阳。要加强职业技能教育,积极与景德镇陶瓷大学、保定学院等艺术院校合作,在县职教中心开设陶瓷专业,培养从业人员,为定瓷产业发展储备人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把定瓷文化融入教学,将当代时尚设计理念引入定瓷研发生产。同时,县政府要制定出台定瓷产业工艺美术大师和从业人员奖励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人员发放人才卡,在医疗、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便利,让优秀人才能够在曲安心工作、顺心干事、舒心生活。县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在土地政策、资金补贴等方面给予支持,帮助企业完善相关手续,引导企业合理融资或贷款,解决影响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土地和资金等问题。要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到地方公共文化建设,支持民间博物馆、艺术馆建设和发展,既保证历史风貌的完整性又保持历史文化的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