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讯(记者米彦泽)5月1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天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在唐山高新区签订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三地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正式启动。
京津冀联合打造的首批6个协同创新产业链中,就有河北牵头的机器人产业链。三地工(经)信部门主动作为、密切合作,分别出台了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将共建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整合资源、互补短板、融合提升的突破口。
根据协议,三地重点围绕打造空间载体、开展联合攻关、推动成果转化等6个方面深化合作,加快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在打造空间载体方面,协议提出根据京津冀三地自身产业布局、发展方向,首期依托北京海淀中关村科学城、天津南开智能制造产业园、天津武清京津产业新城、唐山高新区、石家庄高新区共建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后续可根据首批产业园发展情况,适时启动新的产业园建设。
根据协议,三地将开展联合攻关。围绕京津冀机器人产业链图谱核心卡点,三地共同征集遴选一批需求紧迫、有一定研发基础的重大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研发项目,通过“企业出题、联合破题”的组织方式,推动园区内企业、科研院所开展协同攻关。
在推动成果转化方面,三地将依托工信部国家机器人与智能制造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京津冀区域科技、人才、资源优势,畅通创新生态链,加速机器人创新成果在园区落地转化。
三地还将加强产业协作。坚持“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京津冀将协同推进产业强链补链,推动京津冀三地开放应用场景,联合举办创新大赛、场景发布、供需对接等活动,强化跨区域产业配套。
协议提出,开展联合招商。充分利用京津冀三地资源优势、政策优势,建立园区招商引资合作机制,推动园区招商人员定期会商,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协调产业项目在京津冀科学布局。
在强化人才交流方面,协议提出,支持京津冀三地产业园区干部相互交流、互学互访,开展学习培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发挥京津冀三地高校和职教资源优势,联合培养实用型人才。
下一步,京津冀三地工(经)信部门将指导园区共同编制京津冀·“机器人+”产业园建设方案,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推动政策互惠、资源共享,建立推动机制、保障措施,共同把京津冀地区建设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机器人创新策源地、生产制造基地和应用示范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