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讯(李树华)“自从上了老年大学后,我感觉整个人都变好了,心情好了,性格开朗了。”68岁的司凤珍爽朗地笑着对记者说。4月12日,承德市老年大学的声乐教室里,几十名老人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着葫芦丝。一头银发的司凤珍坐在人群里格外显眼,她专注地看着手里的简谱,和着节拍练习吹奏着每一个小节。
四月开学季,沉寂了一个寒假的老年大学按下“启动键”,新老学员从四面八方奔赴热爱,开启“热辣滚烫”的新学期。在这里,舞蹈、音乐、绘画、朗诵、诗词创作、摄影以及今年新增的视频剪辑制作和心理智慧课堂等多个专业,极大地满足学员们“老有所学”的精神需求。
拓展新爱好
当天下午,虽然离两点半的上课时间还有半个多小时,但双桥区老年大学校园里已经热闹起来,学员们早早踏入校园,找到上课教室后,大家各就各位,等待着新课程的学习。
“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介绍了国标,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国舞的相关知识。”上课铃一响,舞蹈课堂上,老师一边通过PPT展示理论知识,一边为学员们展示着舞蹈动作,学员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59岁的张进是老年大学的新学员,初来乍到的她,对接下来的学习之旅满是憧憬,期待在学习知识、丰富退休生活的同时,交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司凤珍是老年大学的“老”学员,几年前,在老姐妹的劝说下报名参加了老年大学太极拳班,此后又断断续续报名参加了形体班、舞蹈班。“前后加起来,我在老年大学已有4年学龄了。一开始,为了强身健体报了太极拳班,后来学了舞蹈和葫芦丝。不瞒你说,我以前并不会识谱。”说到这里,司凤珍爽朗地笑了,灿烂的笑容让人感到了满满的自信。她告诉记者,自己以前身体不好、心情不好,还有些自卑。除了家里人,都不太喜欢跟外人接触。而现在,她交了许多朋友,每上一回老年大学就会认识一些新朋友。“我现在,就像换了一个人。”司凤珍说。
在老年大学里,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了自身的精神生活。
享受新生活
赵铁山是视频剪辑制作班的学员,下课后接受采访时,他拿出手机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利用课堂所学,帮朋友制作的旅游集锦短视频,“现在是短视频时代,人人都有智能手机,我知道老年大学开办了这个课程后,‘蹲点’报上了名,就想系统地学学这方面的知识,生活、旅游都能用得上。”赵铁山笑着说,别看他已经70多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一点儿都不比年轻人少。“学习是我们最好的养老方式,活到老学到老,退休生活才充实。”
双桥区老年大学校长张晓飞表示,“学员的学习不是主要的,让他们寂寞的心在这里变得有温度才是重要的,把老年大学办成老年人最向往的地方,从而成为孤独的老年人幸福的聚集地是我努力的方向!”
“抬头、挺胸、收腹、微笑……”在老年大学旗袍表演课上,学员们对着镜子跟着老师的指令,认真练习每个动作要领,整齐的着装、摇曳的身姿,看起来别有韵味;在诗词创作课堂上,老师正在进行古体诗的赏析,80岁的张志达跟着老师的节奏不断重复着古诗,眼神里满满都是认真劲儿;在太极拳教室,十余名学员动作规范、整齐划一,展现出“银龄”的靓丽风采和积极向上的风貌。
展示新气象
每个人都有着昙花一现的青春岁月,也都有着秋后飘零的千孔百疮,学员们就像天边的夕阳,依然渴望能绽放光彩。
近几年,各地老年大学报名持续火爆,很多人感慨,当前的教育资源无法满足银发时代里不断高涨的“求知欲”。
如歌岁月“学为乐”,流金溢彩夕阳美。老年是人生的重要阶段,是仍可以有进步、有作为、有快乐的人生时期。近年来,不少老年人抱着“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走进老年大学,谱写着精彩的“夕阳红”篇章。在老年大学里,很多新老学员都在这里找到了自己的快乐,这些快乐让他们的晚年生活丰富多彩。
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虽在身体机能上逐渐消退,但对知识的渴望并未消逝,物质生活逐年提高的情况下,老年人卸下家庭重担,有条件、有能力、也有精力去追求丰富的精神生活。这正是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到老年大学学习的原因。此外,他们也需要一个载体或平台去聊聊天,聚聚会,而老年大学正好成为他们寻找朋友,扩大交际圈的精神寄托所在。
翻看老年大学的课程表,周一至周五丰富的课程安排得满满当当。张晓飞介绍,每年年底,学校会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征集了解老年人的学习需求。今年,学校在办好原有传统特色课程的同时与时俱进新增了课程,让老年大学成为老年朋友学习生活的园地、精神文化的高地、修身养性的福地,为他们搭建一个圆梦的平台,真正让老年人在这里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