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讯(侯天安)“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在公安队伍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常年奔走在基层一线,用镜头记录藏蓝风采,执笔书写警察故事,他们就是公安新闻宣传的工作者。今年35岁的灵寿县公安局政治处民警刘伯洋就是这样一位红蓝光影的讲述人。
一个有5年宣传经验的“新手”
今年3月,刘伯洋从灵寿县公安局办公室调到政治处,正式作为宣传警开展工作,他经常自称“新手”。其实在2019年,刘伯洋的宣传能力就已崭露头角。
2019年12月,刘伯洋从派出所调至刑警大队政秘中队工作,除了日常的业务报表和公文写作外,他还负责对刑警部门成果成效的对外宣传。“从2020年2月开始,我在自己的美篇账号上制作并发布了一系列视频,有关于疫情防控的、反电诈以及团圆行动的……讲的都是身边刑警的故事。比起波澜壮阔地歌颂,我更喜欢用镜头语言‘讲述’他们最朴实、最顽强、最令人动容的一面。”截至目前,刘伯洋制作的视频已有40余部,收获好评的同时也获得了省、市级奖项。
一个年过三十的“中二少年”
作为一名80后,刘伯洋爱听纯音乐和小说、爱看动漫,喜欢打单机游戏,刘伯洋的妻子形容他是“虎背熊腰的体型却有一颗中二的心”。
杜甫曾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诚然,凭一颗初心,才能写出荡气回肠的故事;秉千秋真理,才能捕捉见证时代的光影。“每个民辅警都有令人感动的故事,挖掘这些故事固然重要,但令故事深入人心更为重要。”对于先进典型的宣传工作,刘伯洋这样理解。正因自身情感触角灵敏,刘伯洋自参加政治处的外宣工作后,其主笔的每一篇新闻稿都要亲自去采访当事人,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捕捉隐藏其中的闪光点,回到单位后,他沉浸在键盘的敲击声中,努力将每一个采访细节化为鲜活的场景。在他不断的努力下,《锦旗背后的故事》《灵寿警察故事》等系列专栏在各个政务新媒体平台发表,十余个灵寿警营中的典型人物和事迹被人民群众所知晓、赞扬,他细腻的文笔也得到了上级机关和多家媒体报社的认可,刘伯洋的微信中时常会收到记者朋友们约稿的信息。
镜头下,是战友们日夜守护的平安瞬间;笔触间,是社区和谐的温暖故事。“青春是枷锁也是武器,年轻是状态而不是年龄,虽然我已经35岁,但我想摒弃功利心,带着一丝‘稚气’和‘纯真’去讲述人民警察作为平凡人的‘不平凡’之处,以此与群众建立起血肉联系,这也是我喜欢做的事……”刘伯洋说。
一个随心随性的“团队指挥”
宣传民警为了制作出一部合格作品究竟要怎么做?有人说决策要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有人说分工要逐人逐项精密细化,有人说内容要着力追求宏伟大气。然而刘伯洋用行动给出了不一样的回答。
灵寿公安新媒体团队目前有三个人,除了刘伯洋以外,还有辅警付世阳和杨光耀,他们主要负责账号的日常运营、平面设计和中、短视频的制作,一些采访活动的开展、“大稿件”的撰写则由刘伯洋亲自操刀。三人的工作风格简单明快,配合默契,逐渐凝聚起自己的“小团魂”。
“洋哥刚来政治处的时候,是把工作的节奏牢牢把在自己手中的……”付世阳说,“每个月,他都把重要的时间节点排出来,提前倒排工期,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一遍,就任由我们自由发挥了,除了‘内容上不能有硬伤’‘基本要素齐全’‘能够按时交稿’外,他没有提过其他要求,并且时不时帮忙。也是因为这样,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展开创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也越来越高。”
几年来,刘伯洋把所思所想整理成自己的一句座右铭:“想法永远要大于素材本身”。在他眼中,新闻稿也好,新媒体也好,每个作品的背后都是创作者的辛勤付出,都融入了他们自己的风格,相比起“指手画脚”,不如给创作者指明方向,让他们尽情挥洒创作的自由。
不站台前、只在幕后,以笔为枪、逐梦追光。“作为红蓝光影的讲述人,我们会杜绝华而不实、避免哗众取宠,努力讲好警察故事,弘扬公平正义,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摒弃自己独有的风格。”刘伯洋口中自己的风格,是和无数宣传警一样,在从警生涯中时常低头搜集一砖一瓦,搭建起自己的藏经阁,然后在不经意间从中翻找出所需要的灵感,带着热爱将其组合成为心中最完美的艺术品。“将自己的风格贯彻到底,是一件有幸福感和成就感的事,也是我们宣传民警实现自我价值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