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服务数字化改造;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构建面向农业农村的综合信息服务体系。
近年来,我国的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在推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数字经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注入了新动能。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农村产业发展、人才引进、乡村治理中的广泛应用,传统农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发展,各具特色的数字乡村和智慧乡村蓬勃兴起,大数据已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提供了新动能。
“十四五”时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时期,一些全国人大代表认为,应从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数字赋能乡村教育等方面入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提升乡村教育水平,发展智慧农业,打造新型农民,用大数据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以“数字乡村”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动数字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2022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对于用数据激活乡村振兴作出进一步详尽规划。
“数字乡村建设要立足于农村生产人口少、人口持续流出、传统农户经济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实,瞄准城市消费需求强劲、城市市场造富机会丰富、城市经济溢出带动效应强等特点,盘点乡村可商品化、产业化清单,以点带面全面牵引,实现乡村资产的市场化盘活。”全国人大代表,民建河北省委常委、民建邯郸市委驻会副主委凌涛对数字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分析,并从“引资下乡”“引流下乡”“引才下乡”“引势下乡”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要运用数字化方式‘引资下乡’,盘活乡村资产。”对于如何盘活乡村资产,凌涛代表有自己的独特见解:“应着力解决农村宅基地集体资产盘活问题,在‘三产’建房、设施添置、设备改造时,政府组织专业人员审核把关,以村集体名义进行发包,以众筹的方式定向招标,发展高附加值三产。”凌涛代表建议采取“建设与运营”分开的模式,提高运营效益,以弥补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投入不足、收益缺乏的短板。针对农村居民房屋闲置率高的问题,他建议探索在政府监督下进行“众筹”,把闲置房屋改造为民宿,并纳入旅游、卫生、市场、治安统一数字化监管平台,打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要运用数字化方式‘引流下乡’,激活乡村市场。”凌涛代表认为,互联网龙头企业拥有市场覆盖广和粘性高的优势,应充分利用这种优势开发乡村振兴数字文化产品,利用线上农业主题公园(农场)与线下实体对接,提升农村田园生态体验数字化产品转换率、利润增加率。加大用数字化手段提高乡村田园生活数字化供给能力,激活城市市场对乡村生活体验的消费潜力,培育乡村数字生活体验代言官,推出乡村体验“公益代言”服务,引导社会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数字生活。
“要运用数字化方式‘引才下乡’,搞活乡村经营。”在如何为农村吸引人才方面,凌涛代表建议推广网络招募“农村职业经理人”“农村振兴专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农村集体产业经营。重点招募具备数字思维、数字技能、数字营销方法的农村职业经理人,立足现代社会消费理念,瞄准城市消费市场,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本地特色优质农产品改良、品控数字技术改造等前沿农业数字化探索。建设乡村振兴志愿专家数据库,充分发挥城市退休工程师、建筑师、医生、经济师等各类专业人士的“余热”,以行政嘉奖、村集体“返聘”等方式吸引专业人士移居、长居乡村,提高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密度。
“要搭建数字平台‘引势下乡’,激活数字乡村。”凌涛代表建议借力借势数字城市成熟场景,结合城市赋能乡村、带动乡村的社会发展趋势,前瞻性谋划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建设。鼓励社交、电商企业参与谋划“云上农庄”等综合数字乡村商业服务场景;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搭建市级统一谋划的涉及村改居、村改社、村集体经济再造等“数字乡建”综合政府服务场景;瞄准国际高附加值农产品,积极对接农业农村部,在农产品大数据和农产品数字场景上建设跨地域、跨行政区、跨层次的数字农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场景。
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精准服务现代农业
2022年3月1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部署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建设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
“现代农业精细化生产与物联网技术结合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空间。构筑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全面互联的网络平台,推动智慧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认为,依靠涉农数据系统进行资源整合与共享,构建采集、监测、共享、分析、预测、预警、决策、指挥、服务为一体的农业大数据平台,打造现代化农业安全、智慧、科学、实用、高效、增值的科技生态体系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但是,目前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还面临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数据收集问题。农业数据收集下载存在效率低、浪费人力物力等缺陷;部分信息来源少,农业数据覆盖面不够完整;数据采集传输的安全性存在薄弱环节,有被窃取的隐患;与农业有关联的领域(如气象)数据采集困难。二是数据处理问题。数据存储存在效率低、空间占用大等问题;由于农业数据多样,数据分析处理比较麻烦;数据处理准确率较低,存在隐藏的错误及数据缺失;部分数据来源不可靠。三是数据应用问题。农业大数据应用技术较为滞后,技术研发不够完善;农业数据的科学分析利用率较低;缺乏农业大数据的开放共享;无法统一管理农业大数据平台。
为此,王连增代表建议从三个方面入手,加强农业大数据平台建设,提升智慧农业信息化水平。
首先,要建立农业大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农业数据收集、处理、分析、存储、检索、共享、应用等基础体系和先进技术体系,实现农业数据可视化、实时处理、最优决策等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管理效率。开发农业大数据专业应用系统,用以支持农业实时决策、科学管理、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建立农业大数据服务体系,配套开发田间数据采集、分析、指导、预测等应用系统,更精准地服务农业实践。
其次,要建设实时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建立以农业大数据为基础的实时智能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应基于先进的大数据系统框架,充分融合物联网在数据获取以及云计算在数据处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是具有高效性、先进性和开放性的专业化应用平台。
第三,要加强对农业大数据应用实践支持。推动农业大数据重点科技项目应用研发,加快农业大数据的有效应用,推动实用技术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支撑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满足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发展“智能化”需求,确保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地见效。
数字赋能乡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明确强调,将农村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通过“互联网+教育”来推动农村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对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优化。近年来,数字化技术、数字化思维在乡村教育中得到了广泛运用,成为实施和推进乡村教育振兴战略的一种重要动力和有效途径。
“教育兴则乡村兴,通过数字化赋能,可以实现乡村教育跨越式发展。推动乡村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教育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全国人大代表、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裴红霞说。
在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乡村教育数字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然而,当前乡村教育数字化进程中还存在着网络连接不畅、学习环境欠佳、数字资源不足、高素质师资队伍短缺等方面的问题。为此,裴红霞代表从建立数字化平台、拓展在线教育等方面提出建议,解决数字赋能乡村教育进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
“首先,数字化赋能教育资源供给,建立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裴红霞代表说,受地区发展与资源配置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乡村教育面临优质教育资源获取困难等问题。搭建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可以打破空间局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一是要加强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网络信息建设、数字化教学设备等基础设施是数字化赋能乡村教育的前提条件,也是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农业农村、教育、工信等部门应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共同完善乡村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加大数字化教学设备投入与更新,为实现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要搭建乡村教育资源数字化平台。根据乡村教育未来发展的方向和资源需求,明确建设目标、方法和途径,划分模块对不同学科、不同深度的资源进行分类,建设乡村教育共建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三是要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与城镇优质学校开展合作,通过“云课堂”等形式,定期进行同步网络教学。特别是要加强音乐、棋类、科学等课程的网络教学,降低教育资源获取难度,丰富乡村教育课程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其次,数字化赋能教育队伍建设,探索乡村教师培养新模式。”裴红霞代表认为,教育振兴离不开教师培养,乡村教育队伍建设是乡村教育的重中之重。一是要提升乡村师资水平。引入高质量师范院校与教师培训机构,利用数字化资源,通过在线研修、师德学习、教学比赛等,开展跨地域、跨学校的教学与教研活动,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提升机会,进而提高乡村教育质量。二是优化乡村教师队伍。近年来,乡村教师数量虽然得到持续补充,但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学科比例失调等问题仍较为突出。利用数字技术能够更加科学、及时、有效地对教师编制结构及数量进行调整与核算,通过订单培养、定向使用、精准补充等方式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
“第三,数字化赋能家校合作,构建多元化的协同育人渠道。”乡村教育不仅要注重学校教育,也要注重家庭教育。在部分乡村地区,因家长个人素质、教育理念和生活环境等局限,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缺失或畸形。裴红霞代表建议用数字化技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协同育人,让教育无死角。一是构建多元化沟通渠道。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与交流,特别是在外打工的学生家长,可以通过数字化信息手段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状况。利用文字、图片和视频等数字化手段,丰富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方式,提高协同育人水平。二是积极推进家长在线教育。通过网络课程、视频等形式向家长普及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家长形成理性的教育方法,协助家长提高个人素质,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
“第四,数字化赋能教育治理, 提升乡村教育的治理效能。”裴红霞代表建议将数字技术融入乡村教育治理体系,增强乡村教育治理的准确性及有效性,提高乡村教育的治理效率。一是提升教育资源精准识别与匹配。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城镇优质学校与乡村薄弱学校的帮扶联盟,从而更好地实行靶向治理,提升治理效能。二是建立乡村教育数字化示范学校。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示范基地与示范学校建设,教育部门通过示范推广,发挥其带动作用。
此外,一些全国人大代表还建议完善数字化应用激励机制,用政策引领乡村数字化教育体系共建,切实消除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实现城乡之间资源和机会均等化,让大数据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