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人民代表网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首页
人大要闻 国内综合 聚焦河北 市县人大 立法经纬 监督纵横 代表履职 社会
法治时空 本网专栏 警方视野 检察平台 法院在线 基层动态 财经 文教
燕赵人民代表网>>聚焦河北

山里山外好日子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燕赵环保世纪行”采访纪实(三)

来源:燕赵人民代表网   作者:马丽宽  2023-10-24 16:17:29

  根据河北省人大常委会“燕赵环保世纪行”活动安排,10月18日至19日,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监督工作协调处、研究室宣传处组织媒体记者赴石家庄市赞皇县和晋州市,集中采访报道太行山区和华北平原绿水青山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案例。

  山山都是花果山

  “蜜蜂个个都是环保模范,是最好的生态品鉴官。我们这里的好山好水不仅引来了蜜蜂,也成就了好蜂蜜。”在河北赞皇蜜蜂博物馆,负责人陈秀英正在介绍越来越多山区群众靠养蜂过上了好日子。

  赞皇县地处太行山中段东麓,森林覆盖率达41%,其中深山区林木覆盖率高达90%以上,森林资源丰富,是“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之一,先后荣获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林业科技示范县”等荣誉称号,并成功争创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近年来,全国上下都非常重视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介绍说,赞皇县因地制宜,靠山、吃山,治山、养山,目前全县经济林存量达到100多万亩,核桃、板栗、樱桃、苹果、蓝莓、寿桃、雪花梨、软枣猕猴桃等特色林果资源应有尽有,业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北方“百果园”。“通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大棚樱桃、大棚枣、大棚桃、大棚蓝莓、大棚软枣猕猴桃等等不断涌现,一个‘四季有花,三季有果’的高效支柱产业日益凸显,成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介绍原村土布助力乡村振兴情况

  林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繁花似锦、芬芳满城、碧水蓝天......新一届赞皇县委提出打造“两山”理论的赞皇实践、赞皇样板奋斗目标。依托绿水青山,赞皇县全县林果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林果业总产值近30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年增收2400元以上;旅游业从业人员达6250人,总收入达4.67亿元,仅嶂石岩农家院户均增收30万元;全县酸枣仁年加工量达到6000~7000吨,产值近30亿元,带动就业2万余人;连翘种植面积达1.4万亩,亩均收入4000元。

  “作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我们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了产、加、销一条龙服务,带动了全县11个乡镇1260户通过蜜蜂养殖脱贫致富,使蜂农大部分养蜂收入在3万至5万元,部分达到10万元。”陈秀英表示。

  树树都是摇钱树

  

  赞皇酸枣仁标准化生产基地

  “这里曾是我县第一届万炮齐轰太行的主会场,上世纪九十年代圪针(野生酸枣树)丛生,荆棘遍布,县委提出发展十万亩大枣,从而成就了我县一段蜜饯时代。”赞皇县人大代表张佳明介绍说,30年后的今天,由于价格原因,大片枣园弃耕荒芜,酸枣产业异军突起,酸枣价格一路飙升至大枣价格的十来倍。“价格上去的同时,我们还积极运用生态种植技术,实现酸枣仿野生种植。”

  张佳明带领团队致力于酸枣产业的发展和“赞皇酸枣仁”品牌的打造,从建立基地入手,以河北省酸枣产业技术研究院为平台,以酸枣的高值化开发为重点,建立成果转化平台,致力酸枣高值化开发,力求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从栽植、施肥、喷药、修剪等都有明确的规范,基地田埂用环保可降解防草布全覆盖,既防草保墒又省时省工,可有效防草四年,避免使用灭草剂对土地的污染和在酸枣肉和仁的残留,实现仿野生种植。”同时,他们按照绿色食品要求,全部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菌肥,间作射干和丹参等中药材,实现绿色全覆盖,对预防红蜘蛛,提高酸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保证酸枣达到优质、绿色、稳定、可追溯的目标。

  “为带动村民致富,我们成立了合作社,吸纳社员138个,还组建了12支专业技术服务团队,为酸枣规模种植者和经营者提供跟踪服务,亩收益万元以上,帮助成千上万群众通过酸枣过上好日子。”张佳明表示。

  目前,“赞皇酸枣仁”申请了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得了有机农产品认证,深受市场青睐。如今的赞皇县,年酸枣仁加工量6000吨以上,年产值30多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的8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酸枣仁加工集散地。

  “不仅仅是酸枣仁,板栗同样是我们的摇钱树。”赞皇县三六沟村老支部书记贾振书表示。

  说起赞皇板栗,就不得不提起三六沟村——“赞皇板栗第一村”。三六沟的板栗发展史是一部发家致富史,是“两山理论”引领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40多年前,三六沟村庄偏僻,道路闭塞,土壤贫瘠,水源缺乏,近山荆棘遍野、远山灌木横生,全村坡场面积1.85万亩,耕地512亩,总人口1000多口,散居于17个自然庄。千百年来三六沟人靠肩挑背扛,坎山养牧为生,在贫困线上挣扎。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山乡,三六沟人也在暖流中浸润。时任乡党委书记韩秀增写给县委《应以营林为主》的公开信,在《河北日报》上刊登。“我们因地制宜,以林为主,搞生态林,搞经济林,两者并举,打开致富大门。”板栗产业发展带头人贾振书介绍说,当时板栗在国外被称为“人参果”,经考察,其生长环境非常适合三六沟的贫瘠地貌,其营养价值很高,具有广阔的市场,从此板栗成就了三六沟人民。

  近年来,三六沟村引入腐殖土加工项目,通过将农林业生产的废弃秸秆、核桃皮、板栗壳等进行粉碎并做腐质化处理形成腐殖土,再次用于果树、农作物肥料,形成资源循坏利用。该项目的实施为村集体年创收5万元,还可以吸引村内20余闲散劳动力就近务工就业,月收入3000元左右,同时,农户还通过售卖废弃秸秆、板栗壳增加额外家庭收入。2022年,在现任党支部书记郭建瑞带领下,改接5个品种,9个片区作为试验田,收获颇丰。试验田项目的成功,再次成为三六沟村板栗发展的重大突破。

  经过持续发展,目前三六沟村已建成了万亩板栗园,每年总产量约3000吨,仅板栗一项人均增收3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太行板栗第一村”。如今,走进三六沟,松柏盖顶绿生烟,板栗拦腰围山转;通途穿越果林间,沟川核桃铺满眼......板栗、核桃不仅仅是三六沟的“金名片”,而且是三六沟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和“聚宝盆”。

  特色产业能致富

  晋州市地处华北平原滹沱河流域,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大唐名相魏征的故里,素有“鸭梨之乡”的美誉,是以果品产业为主的农业大县、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特色市(县)。

  “过去,村里环境不好,路也难走,好多年没修过,外面的媳妇都不愿嫁过来。”晋州市东钓鱼台村村民杨伟伟介绍说,现在的东钓鱼台不仅成了远近闻名的“红薯之乡”,还新修了道路、美化了村容,公园、绿地随处可见,村里的小伙儿再也不愁找对象了。

  2021年,东钓鱼台村党支部利用人居环境街巷整治整村推进项目,浇筑硬化街道7万余平方米,有效解决了群众关心的出行问题。同时,结合村风村貌、村民健身娱乐、村庄节水蓄水等功能,聘请专业团队,引用“姜太公稳坐钓鱼台”这一历史典故,打造集休闲、观光、垂钓为一体的东湖公园,占地6156平方米,进一步满足了村民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我们按照‘村集体+基地+农户’模式,带动红薯规模化种植5000余亩,种植户达200余家,占全村总户数的30%。在扩大种植规模的同时,我们积极拓宽产业链条,发展红薯精深加工业,逐步打造集红薯种植、销售、储藏、深加工为一体的‘红薯专业村’。”晋州市人大代表、东钓鱼台村党支部书记杨志存介绍说。

  

  东钓鱼台村的红薯及其副产品

  为助力特色产业发展,该村新建农副产品展厅350平方米,融合“互联网+现代化农业”模式,打造红薯产业销售基地。结合区位交通,串联东部东湖公园、中部党建文化广场、西部小游园三个点位和南部红薯育秧基地及产业链观摩,打造“三点一面”旅游景点。同时,创新发展路径,融入总十庄镇整体发展规划,推动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仅去年,该村红薯产值就达3000万元以上,占全村总产值85%,村集体经济收入3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到1.86万元。

  “我们家是红薯种植大户,承包了三百多亩地,以育苗为主,一亩地多收两三千块钱,忙的时候要雇一百来人,多是四邻八村空闲在家有经验的老人,每人每年开一万多块钱的工资。”杨伟伟表示,村里非常重视红薯产业,有四五名人大代表,专门通过代表联系点这一平台,了解村民所需所求,解决租地、建棚、种植等问题。2023年,晋州市人大常委会在全市224个村设立了人大代表联系点,密切了党委、政府、代表、选民之间的联系。

  “附近有百亩以上闲置耕地的都会跟我们联系,我们再联系种植户去查看是否适合种红薯,不能有果树,否则不能进行机械化种植。”杨志存告诉记者,红薯种植对土地的需求量特别大,对土质也有要求。“一块地连种三年红薯就不能再次种植,是困扰种植户多年的大难题。我们通过代表联系点专门从中国农大请来了专家,正在研究解决这个难题。”

  村口东南角,东钓鱼台村村史馆正在施工。村史馆建成后,将通过记录乡村沿革、传承乡村记忆、弘扬乡村文化,系统回顾在党领导下农村近年发展改革的步伐,集中展现晋州市民俗风情、农耕生产、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节日、乡村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水平改善情况、特色产业发展情况以及新农村建设项目等内容,全面展现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成为一个具有鲜明地域特色、文化内涵和示范带动效用的党员培训教育基地。

  补齐短板惠农户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厕所革命和农村改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小厕所,大民生。”在晋州市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中,11万座农村厕所年产16万立方米的粪污,以及年产16万余吨非商品果、树叶等废弃物和1700余家养殖场年产55万余吨畜禽粪污的处置,一度成为农村人居环境长效治理的最大难题。

  “我们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增进民生福祉高度,紧紧围绕引入市场化、确保无害化、全部资源化、多元利用化的‘四化统筹’思路,走出了一条粪污高效利用的特色之路。”晋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贾再兴表示,晋州市重点对厕所粪污和畜禽粪污等农村七大类有机废弃物进行处理利用,实现了政府一次投入、粪污全部处理、企业运营盈利、生态环境友好目标。

  

  葡萄种植户介绍有机肥料使用情况

  “通过把城镇化粪池污水、农村居民厕所粪便、大小养殖场的禽畜粪便和沼渣、沼液等高浓度有机废液制成高效液体与固体生物肥料,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畜养殖所造成的污染,还能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加农民收入。”晋州市韩庄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运营负责人姚荣晓表示,农业生产使用生物有机肥料,可减少化肥用量50%~70%,可以增产15%~20%,降低亚硝酸盐含量,使农产品安全、环保,口感更好,效益叠加,可使农民增收50%以上。

  晋州市韩庄村现有人口5000余人,作为水果种植大村,仅葡萄种植面积就达到3500亩,年产量5300吨。同时,该村也是畜禽养殖大村,如何进一步提升韩庄葡萄竞争力、解决农村粪污无害化处理等问题,是掣肘村产业发展、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不仅使厕所粪污、畜禽粪污、落果、坏果等各种有机废弃物污染源得到有效利用,在彻底解决人畜粪污污染,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还提高了果品品质和产量,增加了收入。”韩庄村党支部书记姚敬龙算了一笔账,当地果农一般1亩梨树一年施肥3~4次,全年需要肥料投入980~1200元,而使用液体有机生物肥料每年施4次肥,全年一亩共施2~3吨,按350元/吨计算,每亩肥料投入800~1000元,相比每亩节约150元。“通过科学对比,使用有机肥料不仅果品提质增收,蔬菜类作物增产15%~30%,经济作物增产15%~20%,粮食作物增产9%~15%.”

  韩庄生态循环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涵盖韩庄村及桃园镇3.5万亩果园,随着生物有机肥料的逐步使用,预计每亩有机果园新增果品收入2500~5000元,辐射带动周边区域每年果品增收总值可达8750万至1.75亿元,果农每年户均增收1.2万元以上。

  晋州市通过“四化统筹”——水肥一体化,实现了“粪污满了有人抽,厕所坏了有人修,抽走之后有利用”的目标,实现了“绿色种养”的良性循环,彻底打通厕所革命的最后“堵点”,为实现现代化新农村和智慧农业树立了样板,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兴产业。一幅“乡村美、产业兴、百姓富” 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冀中南平原上徐徐铺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河北省通过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积极践行‘两山’理论,山里山外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在推进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过程中,绿色不仅仅是生态的底色,更成为了城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路径。‘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恰恰说明我们河北越来越好,老百姓的日子一天比一天有盼头。”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认为。

责编:李宏鹏
 
 
:::::  关于本站 | 业务推广 | 本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河北省人大常委会主管  《公民与法治》杂志社主办
©燕赵人民代表网 www.yzdb.cn 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87803958   本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zdb@163.com
ICP备案号:冀ICP备13010025号-1   公安机关备案号:13010402000951   许可证编号:冀新网备1320160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