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平泉市人大常委会立足“代表机关”职能定位,尊重代表主体地位,健全代表工作机制,推动代表工作添活力、代表履职展风采,在助力社会治理创新中积极贡献人大力量。
---高标准建设“代表之家(站)”,搭建“便民桥”。强化代表履职平台建设与管理,对现有“代表之家(站)”进行提档升级,全市代表之家、代表联络站等履职平台达到133个,实现全覆盖;建立代表联系走访选民、代表向选民述职、代表定期接待选民等履职制度,常态化开展代表接待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协调解决问题、化解潜在风险,将代表履职平台打造为社会治理工作“一线”;运用“代表之家(站)+(宣传培训、社会治理、矛盾调解、法律援助)”模式,引导代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各项工作,累计开展调研视察活动179次、接待走访群众12910人次、收集群众意见883条、化解矛盾纠纷1590起。例如,党坝社区胡维平代表结合代表联络站的履职活动,建立村规民约,化解历史遗留难题,构建“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问题不扩大、矛盾不上交”工作格局,党坝社区先后被评为全国依法治理创建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多元化建设代表活动机制,搭建“连心桥”。制定出台代表“五联系”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人大代表为人民,履职尽责展风采”“高质量发展惠民生,人大代表展风采”活动,全面启动“听民声、汇民智、促发展”代表联系走访群众活动,积极搭建代表与群众“零距离”沟通接触桥梁;及时提出“疫情防控,人大代表在行动”“文明创建,人大代表展风采”等倡议活动,号召人大代表围绕平安平泉、文明平泉、法治平泉建设,在志愿服务、捐献物资、值班值守、化解纠纷等方面贡献力量,助力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截止目前,全市1394名四级人大代表开展联系群众活动均在3次以上,累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024条、解决信访苗头隐患646起、谋划乡村振兴产业项目362个;全市1161名代表参与疫情防控,主动开展志愿活动,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共捐赠物资130余万元,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大代表的责任与担当。
---全方位开展民生实事监督,搭建“民生桥”。聚焦养老机构建设、应急体系建设、交通安全、消防设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等民生问题,组织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检查和调研,对薄弱环节和存在问题积极建言献策;全面实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政府决策从“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制定出台《代表议案的提出和处理办法》《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的提出处理办法》《平泉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代表建议督办方案》,构建主任领衔督办、委室对口督办、重点跟踪督办等机制,促进办理工作提质增效,让凝聚民意的代表建议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换届以来,代表提出建议249件,已办结答复213件,代表满意率在98%以上。
---多角度强化宣传引导,搭建“互动桥”。始终坚持正面宣传、正向激励、正确引领,制定《平泉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守则》《平泉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守则》,开展优秀人大代表评选活动,发挥人大代表的模范带头和表率作用,传递好声音、激发正能量,展示人大代表积极作为、示范引领的良好形象;打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组合拳”,联合平泉电视台制作《代表风采》专栏10余期,着力办好《平泉宣传》公众号、《平泉人大》信息专刊,广泛宣传和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弘扬主旋律、建强主阵地,展现人大代表一心为民、敢于奉献的民本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