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演出现场。河北日报记者 耿辉 摄
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9月15日晚,乐曲昂扬、掌声热烈,在雄安高铁站西广场上,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和文艺晚会《新时代的荣光》激情上演,整场演出描绘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壮阔景象,以热烈的情感表达了中国人民扬帆新征程的壮志豪情。
一台“精品荟萃”的文艺晚会
舞台如画,百花齐放。雄安新区的夜空,在这一刻,见证了艺术灯火的璀璨。
当晚,在第十九届群星奖获奖作品《一起向未来》的激扬旋律中,文艺晚会拉开帷幕。“雄安新区是未来之城,能够在这里载歌载舞,我们深感荣幸。”北京市西城区文化馆的歌舞导演岳晓东兴奋地说。
歌剧、戏曲、舞蹈、音乐剧、杂技剧……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闭幕式演出在高度凝练的50多分钟内,多种艺术形式的节目接连上演,为观众们呈现出一场艺术盛宴。
锡剧《双推磨》、沪剧《罗汉钱》、越剧《红楼梦》、彩调剧《刘三姐》……这些作品的经典选段,彰显了中国戏曲的深厚底蕴和无穷魅力。舞蹈诗剧《只此青绿》——舞绘《千里江山图》、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杂技剧《化·蝶》、民族歌剧《沂蒙山》……形成一幅精彩的艺术画卷。
本届艺术节是在全国上下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举办的一次艺术盛会,又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艺工作新成果的一次集中检阅。
“闭幕式以‘热烈、多彩、温情’为创作主基调,体现人们对高水平艺术的期盼,流露着依依不舍之情。”文艺晚会总导演陈维亚说,近年来河北文艺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本次文华大奖获奖作品《塞罕长歌》就是证明。为此,特意调动《塞罕长歌》节目演员近30人上台演出,将闭幕式文艺演出推上高潮,最后的歌舞《领航》中,河北歌舞剧院演艺有限公司90人在舞台上呈现出如虹的气势,都是对河北文艺的一次大检阅。
一场“三地共办”的艺术盛会
“大气!华美!”当晚,现场观众如此盛赞文艺晚会。
闭幕式文艺演出主创团队介绍,这次在舞台设计上因地制宜,充分利用雄安高铁站西广场空间,使用大面积曲屏LED,正好和雄安站的造型相匹配,巧妙衬托出“雄安站”三个字,同时以标志性符号体现京津冀三地协同。
京津冀,山水相连、文脉相通。闭幕式舞台的搭建和文艺演出的匠心独运,犹如一道美丽的风景,映照出本届艺术节在创新办节方式,积极开辟新途径上的突破——京津冀三地首次共同承办,集三地之力荟萃更广阔地域内的优秀文艺作品。连日来,在京津冀三地共同搭建的艺术舞台上,京剧、评剧、话剧、舞剧、杂技剧、河北梆子……以多种方式竞相绽放,真正实现了“艺术的盛会”这一承诺。
“京津冀如同一朵花上的花瓣,瓣瓣不同,却瓣瓣同心。”
“三地协同,服务国家战略”是本届艺术节的特色,是中国艺术节的一次崭新尝试。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说,闭幕式在雄安新区举办,取意站在未来之城展望下一个百年的宏伟蓝图。京津冀三地协同办节,集中展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成果,推动京津冀文旅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一届“人民共享”的节日盛宴
与人民同心,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
舞台上,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西、四川等地的艺术工作者闪亮登台,倾情演绎着精彩节目。舞台下,投身雄安新区建设的建设者代表,以及各行各业的劳模代表、志愿者代表、医护代表、群众代表以整齐的方阵汇聚现场,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
“这是最高水平的文艺演出,必将愈加激发建设者们不畏困难、创造‘雄安质量’的热情。”由雄安建设者组成的观演方队分外引人注目。作为建设者代表,雄安集团生态建设公司园林事业部部长武芳芳当晚被邀请为获奖者颁奖。她激情满怀地表示,选择了雄安就是选择了未来,要继续努力把雄安新区建设好。
新时代人民需要文艺,新时代文艺更需要人民。
艺术节期间,汇聚了全国78家文艺院团、112个基层文艺团体近2万名文艺工作者共赴艺术之约,为人民抒怀,为时代放歌,让全国人民真切感受到文艺盛会的魅力。京津冀三地还分别举办多姿多彩的联动文化活动,推动群众踊跃参与,实现“观百部大戏、赏千件展品,汇万众活力”的办节目标。群众参与度、关注度均创历史新高。
金秋九月,文艺园地硕果飘香,京津冀三地携手共办本届中国艺术节与全国文艺界共同唱响“新时代的荣光”。(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张伟亚 史晓多)